首页 教育

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:教育,把一切的未来交给一切的人

未来呼啸而至。教育领域,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正在起势。构建面向未来的新型学校因时而生,呼应着教育的大变革和培养时代新人的需求。

未来学校的定义是什么?未来学习有哪些特征?未来课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?如何重构未来学习路径?未来学校的建设关乎学校课程创新、学习方式变革、学习空间构建、教育技术创新、学校组织形态变革……

《教育家》特邀多位中小学名校长,共同构想“未来学校”,畅谈”未来教育”。今日推出系列文章第2篇。

作者|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

2018年,我写过一篇《塑造面向未来的教育》。文中谈到,面对未来教育,学校要有新作为,结合国家要求及国际视野,从价值观塑造、儿童个性呵护、新技术撬动教学等方面推动学校变革。今日再谈未来学校,我想一定离不开前面这几点,但这几点的落脚点最终还要体现在未来“什么样”上。

未来学校究竟是什么样?我的眼前浮现了这样两个场景。

一个场景是改革开放前,小学我在低矮的草房里上课。上午临聘老师给我们讲课,下午带我们到田间“抓革命、促生产”。没有人关注个体的“我”和童年的“我们”究竟该怎样成长。勤奋的爸爸和会讲故事的妈妈,以及对我们经常讲“忆苦思甜”的老大爷,好像填补了小学的“知识”。也许童年的田野小河与大山森林的陪伴,给了我生命清新的氧吧,过滤了一些杂质,葆有了对世界神秘的想象和生命的原动力。

我一直以我的童年为傲,因为我的童年充满了好奇与想象,我一直憧憬着山那边还有什么,那个未来的“我”什么样。即便如此,我童年的未来想象也就是女战士或是女教师……有确定性,没有更多可能性。我感觉,童年的视域就是你的视野,就会影响你的“视界”。

另一个场景是2019年,清华附小六年级396位毕业生的毕业试卷有一道“2049年的你”的题目。同学们有的想成为学者,有的想成为运动员,成为教师、插花家、动物驯养员、程序设计员,还有几十位同学不确定,因为他们说未来还不确定。

从这一届成志梦想的多元中,我发现,既有我们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,也有个体独特的创新梦想,既有时代弄潮儿的担当,也有普通人默默支撑的背影。“成为华为海思的员工”——这是六年级的来欣滢在毕业试卷上写下的人生规划。她知道,海思公司,孤独地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。来欣滢有这样的梦想,正是成志教育理想与抱负、意志与品质、实践与行动的强大感召,让她看见了未来的自己。

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:教育,把一切的未来交给一切的人

这两幕场景,我印象深刻。生活在校园中的他们,和我一样有确定性,把梦想种子播撒在生命土壤中,对自己负责,但他们比我更心怀高远、志向远大。令我敬佩的是,我的梦想就是成为我看见的大人的样子,而他们的梦想有更多的可能性,超越了自己的视野,超越了当下的“看得见”。

我特别欣赏梦想不确定的几十位同学。不确定,并不是没有理想,而是充满期待与遐想——未来还有我们不知道的职业或事业呢!令我沉思的是,在充满丰富挑战和多种困难的未来,今天的儿童一定会遭遇比我童年更多的难题和麻烦,眼前的选择似乎繁花似锦,但如何不忘初心,清醒理性,让梦想紧贴地面行走,可能才是最大的人生课题。

改革开放的中国未来必将更开放。社会在变,儿童自然也在变,所以学校必须与时俱进。如果学校重复我当年,是可怕与可悲的。所以,今天的学校必须给儿童装上丰富的憧憬与持续发展的动能。你给儿童怎样的价值观,他们未来的方向就不会轻易拐弯;你给儿童怎样的坚毅,他们的品格就经得起岁月摔打越发光亮。


推荐阅读:美图v7